新闻动态

锁定最后席位,让创意在湾区绽放 ——东莞城市学院2025年本科美术与设计类统考投档结果公布

发布人:初审:谢志超 复审:许峰泓 终审:李梦丹发布时间:2025-07-22 18:52:43浏览次数:327

锁定最后席位,让创意在湾区绽放

——东莞城市学院2025年本科美术与设计类统考投档结果公布

2025年夏季高考

美术类统考投档结果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 

东莞城市学院

2025年广东省夏季高考本科

普通批美术类投档结果新鲜出炉

一起来看看吧~

201专业组

录取最高分:472

录取最低分:396

美术与设计类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2.5×50%

因部分考生不服从调剂/填报志愿不合理,美术类有征集(补录),当设计的火种遇上绝佳的培育土壤,注定会迸发燎原之势。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2025年美术类专业最后席位正式开放申请,这不是简单的补位,而是为怀揣设计梦想的你预留的专属赛道——在这里,每一份创意都能找到生根发芽的空间,每一个灵感都能成长为照亮未来的光芒。征集专业和计划数请留意公众号推文,欢迎填报东莞城市学院,院校代码:13844。

为什么选择这里?湾区设计教育强者

创意设计学院起源于2004年,其前身是艺术设计教研室,隶属文学与艺术系,2007年文学与艺术系更名为文学与传媒系,2016年创意设计学院成立,成立之初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个教研室。

创意设计学院作为我校设立的第一个二级学院,也是我校唯一的省级试点学院,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联盟的主要发起单位,以及广东省文创联盟的唯一高校成员单位。

截至2024年,创意设计学院现有数字媒体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业产品设计系、环境设计系四个教学系,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新媒体艺术(2024年招生)六个本科专业。共40余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有省级一流课程四项,分别是《插画设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平面造型基础》、《书籍装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数字图像处理》。学院在读学生人数2263人。学院目前拥有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和校级教学团队各一个。

创意设计学院共有7个设计服务中心,分别是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移动终端多媒体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声光电内容创作中心、视觉艺术设计中心、国潮文创设计中心、数字摄影中心、视频内容创作中心。

学院潜心打造了全省首个创意设计主题的乡村振兴学院。与东莞乡村振兴协会、西溪古村合作,共同开发了能出国门的《莞香》慕课,该慕课已在文化部文化云平台上线。



更多可能性

More possibilities

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进校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无门槛申请转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还能获得澳门科技大学保研机会,进一步深造;同时,学院积极搭建与大企业的合作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现与大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提前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践经验。

师资队伍

Faculty

创意设计学院现有教师92人,其中,在编在岗专业教师78人,高级职称24人,博士20人(含在读8人),行政人员14人。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专家小组成员3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1人

▪广东学校美育工作专家3名

▪广东省高校学校教育协会美术与设计专委会理事1名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理事1名

▪广东省美术与设计协会理事1名

▪广东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1名

▪东莞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2名

▪东莞市微电影协会理事1名

▪广东省东莞优秀非遗工作者1名

▪东莞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1名。

专业教师学源结构:985、211、双一流、八大美院共46人,占比58.9%;海外引荐的高层次人才28人,占比35.8%

本年度,创意设计学院获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广东省美育基本功大赛二等奖3项,校级卓越教师1人次

科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s

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承接了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教科研项目(其中2项为国家级,18项为省部级,20项为市部级),发表了400多篇高质量论文(SCI36篇、SSCI8篇、EI18篇、CSSCI26篇、北大核心多篇等),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和16部教材。此外,学院承办了8场次国家级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了黄心渊、田少煦等18位教育部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莅临指导,并拥有广东省社科联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教科研平台,展现了创意设计学院在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

▪ 2024年6月7日,学院承办的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在我校圆满举行。

▪ 2024年9月22日,学院承办了AIGC助力湾区数字创意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暨2024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粤港澳大湾区分赛区启动会。

▪ 2024年11月5日, 深圳大学高志忠教授莅临AR/VR混合现实设计制作实验室参观指导。

▪ 2024年11月30日,学院承办“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数字创意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教学研讨会”。

▪ 2024年,创意设计学院教师承担了横向课题1项,地市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

▪ 2023年,创意设计学院教师申报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研课题2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研课题18项,大创立项项目6项,教学竞赛获奖8项,辅导学生参赛获奖75项。


教学环境介绍

Teaching environment introduction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的教学环境以“技术赋能、创意融合”为核心,构建了现代化教学空间。

学院配备的机房涵盖动态创意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等专业分区,配备百余台高性能计算机及行业前沿软件,如AI图形影像智能生产系统、虚拟制作播控系统等,支持学生进行3D建模、影视后期、交互设计等全流程创作。

教室空间突破传统布局,引入智慧教室系统,配备可移动360度旋转桌椅、分组讨论系统一体机及多屏联动设备,支持“U”型、“正”长方型等灵活组合模式,可容纳多名师生开展互动教学。

智能讲台集成电子班牌、智能录播主机,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记录与远程共享。


四大专业[隐藏亮点]: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征集专业介绍

01 新媒体艺术专业(130511T)

(聚焦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专业,全省仅2所高校开设的[未来专业])

专业特色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撑专业

* 华南地区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标杆专业

* 广东省试点学院新兴专业

东莞城市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依托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深厚积淀发展而来。

作为省内率先布局该领域的高校之一,目前全省仅有两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聚焦艺术与科技融合前沿,下设两大方向:声光电展陈方向和虚拟现实艺术方向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专业课程构建“理论筑基—技术赋能—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课程涵盖理论基础、技术技能两大板块。

理论基础板块课程包含《新媒体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夯实艺术理论与跨学科知识根基。技术技能板块课程包含《三维场景建模》《引擎应用与开发》《人工智能艺术创作》《AIGC应用基础》《艺术装置设计与制作》《声光电综合媒介应用》《沉浸式空间设计》,培养跨媒介叙事与场景营造能力。

校企协同

DESIGN SCHOOL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优势,紧密对接区域对新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融入产业案例,助力学生精准把握行业脉搏。

其中包括九歌山鬼——全球首个元宇宙沉浸式夜游文旅景区打造等,打破艺术与科技的学科壁垒,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培养“艺术思维+技术落地”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媒体行业对跨界创新的需求。 

专业去向

Professional Destinations

新媒体艺术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新媒体艺术基础理论、数字技术原理及跨学科知识体系,具备艺术交互装置设计、虚拟现实艺术创作、声光电展演设计等核心能力,兼具创新思维、科技视野与团队协作素养。

毕业生可在文化创意、数字科技、文旅融合等领域,从事创意策划、设计制作、技术研发等工作,成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跨界型人才。


02 产品设计专业(130504)

(拿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担当”)

专业特色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 2025年就业市场紧缺人才专业

*德国红点奖教师获奖及学生入围专业

*多个国际奖项获奖专业

*省级建设一流课程专业

*东莞市重点发展产业—潮玩产业支撑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Talent training goals

产品设计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集群与创新生态,聚焦“设计驱动智造”,构建“产教研用”深度融合的特色培养体系。

专业培养紧密对接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家居用品等湾区优势产业,覆盖从用户研究、CMF设计、智能产品开发到智能制造落地的全流程,并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潮玩IP设计开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前沿研究,助力传统制造向品牌化、智能化转型。

核心课程

Core Courses

本专业开设有:产品设计快速表现、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改良设计、产品交互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多门核心课程、并根据教育部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设有:数字图像处理、三维软件设计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IGC辅助设计专题、智能产品设计、产品交互设计、岭南文化研究与应用、传统工艺研究与创新等课程,本专业形成“数字科技”+“智能交互”+“文化创意”三大课程群,通过项目式、以赛促学等方式,致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产品设计人才。

优势/特色

Advantages/Features

本专业以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本,以数字化创新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为特色,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数字思维;在知识培养上注重综合化、系统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具有领先的审美判断、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以解决在各类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理论与技术实践问题。

就业前景

Career Prospects

毕业生可从事产品设计师、外观设计师、文创产品设计师、家电设计师等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的职业。

还可从事CMF设计师、产品形态设计师、产品结构设计师等以ID设计为主职业。或者从事产品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产品包装设计师等职业。本专业学生有就业于知名设计公司如洛可可、马可波罗、vivo、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等;近年本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可观,毕业生硕士就读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澳门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知名高校。


0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30502)

(东莞文创产业的[人才引擎])

专业特色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 应用型设计专业

* 依托东莞文化创意产业

* 东莞城市学院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 东莞城市学院校级一流专业重点培育对象

本专业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深度融合数字时代的设计需求,构建"创新思维+技术赋能+产业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重点发展动态视觉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品牌整合设计三大前沿方向,形成"传统平面设计基础+信息技术+商业设计应用"的递进式培养路径,逐步形成"科技+人文"双轮驱动的专业特色,通过构建"基础能力标准化、发展方向个性化、实践项目真实化"的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具备国际视野、技术素养、商业意识、能服务当地的具有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Core Courses

书籍装帧设计、平面造型基础、插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可视化设计、文创设计与应用、UI界面设计、品牌形象系统设计、包装设计、AIGC综合设计实训、三维建模设计(Blender)。

校企协同育人

DESIGN SCHOOL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需求,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前景广阔。本专业与莫莫有为设计公司、东莞目田有限公司等东莞本地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与项目工作室,引入企业导师、实战案例与行业标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课程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就业去向

Employment destination

毕业生可就业于企事业单位、传播公司、媒介机构等领域。就业岗位方向为视觉界面设计师、AIGC视觉设计师、文创设计师、品牌设计师。近年来,本专业在升学深造方面表现优异,累计已有十余名毕业生成功考入汕头大学、澳门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


Copyright ©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