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师生共绘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华章
12月28日下午,创意设计学院党总支在秋枫广场举行第七期“德艺双举,思创合一”课程思政主题分享会。学校常务副校长方伟华,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姜虹,创意设计学院院长何帅、党总支书记陈晓萍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首先,方伟华副校长为本次分享会致辞。他对这门课程和展示活动表示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思想的传承者。通过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将革命历史变得具体而鲜活,真切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广东民办高校联盟中,东莞城市学院走在了前面,而创意设计学院又走在了东莞城市学院的前面。
张鸣乐老师认为一名党员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中国精神,在开课之间他就产生了引导学生集体创作红色主题画作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学院党政领导和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3个班同学的支持,于是便有了师生共绘红色革命精神的美好画面。
教师代表王昕老师发言表示,集体合作完成一幅大的画作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创造了不同的结课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学生作品,而是合作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凝聚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作品贴合主题,采用还是红色抗战主题,在完成绘画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了革命精神以及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张鸣乐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2班陈桢同学在分享到,他们班级所创作的作品题材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在这张画的创作过程中,他们舍弃了很多细节,追求大的效果和目标,让整一张画显的更加大气和不拘小节,就像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舍弃小我成就大我,并且为了自己的信念奋勇向前,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 。在这次创作中团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拥有团队精神才能够破除一切困难,分工合作携手同行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
创意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晓萍在参观完课程作品展示后表示,张鸣乐老师的设计素描课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革命的意义和价值。
党委组织部部长姜虹认为,作为教师党员,张鸣乐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为青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榜样。同时,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共同推动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这位教师一样的党员教师,用他们的智慧和行动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画作为民国二十五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宁县甘肃省白银市辖县。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证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步伐,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的长征精神。
23视传2班《抗美援朝--修木桥》
画作为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画作为29军大刀队成名于卢沟桥事变四年前的喜峰口一役。两个团的500名战士挥舞着大刀,多数日军死于刀下,就连炮兵大佐脑袋也未幸存。尽管日军士兵也都接受了长期的刺杀训练,但在英勇的大刀队面前,却占不到任何便宜。”喜峰口之役是“九一八”以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大刀队由此声名大振。
Copyright ©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