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三下乡丨“探寻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之药粄的准备工序(三)

发布人:探寻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分队 初审 李秋梅 复审 吴娜 终审 何帅发布时间:2022-07-10 10:58:00浏览次数:1333

为了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新型农村发展战略,走进客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队伍于7月3号上午出发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大布村和村民一起准备药粄的材料。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成员有创意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组长以及干事。

活动开始,药粄传承人李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药粄的历史。七月七,吃药粄,岁岁平安,代代沿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五华县水寨镇大布村家家户户,都有做药粄、吃药粄的习俗。大布“七月七药粄”制作工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2013年被评选列入为“广东省十大传统特色小吃

关于大布村七夕吃药粄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时当地的一个李姓长者患上严重的肠胃病,生命垂危。七月七日子时,他在睡梦中得到神仙的指点,说只要采用7种草药制粄食用,他就可得救。他醒后,立即采了草药制成粄,食后,果然药到病除。自此,每逢七月七大布村,李姓后人都要制作药粄,以示纪念,也寄托健康。负责人介绍了制作药粄的药材:鸡屎藤、牛膝头、柱叶、香茅、番石榴叶心等。

通过本次研学实践活动,队员们了解了药粄的习俗和传说,深入学习了药粄的历史。对于这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食物,应当宣传发扬其历史,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时代色彩,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利用。

Copyright ©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981